2024年3月17日,第15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产学研聚焦: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为主题,来自全国一线的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1000余位出席大会,本次活动是产学研界交流、总结、表彰、引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年度盛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会主席万钢等领导出席大会致开幕词。
会议表彰了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和创新成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与国际化”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本次奖项获得是对研究团队在零碳建筑领域超前研究布局完成的系列科研成果和开创性产学研合作的充分肯定。
研究团队自2010年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零能耗建筑可行性研究”起步,历时10余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蓄能技术在近零能耗社区的优化配置与需求响应”、“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零能耗居住建筑研究与示范”、住建部科技计划“零碳建筑定义与指标体系研究”、住建部国际合作“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的系列成果。
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团队构建建筑物全寿命期碳排放标准化计算方法,形成涵盖95%以上建筑物能源系统、建材、运输方式的排放因子库,为建筑物碳排放精准计算奠定科学基础;创造性提出“三维、四级、双路径”的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体系,“自上而下”科学衔接相关标准中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节能降碳控制指标;聚焦低碳建筑群负荷低、波动大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冷热电负荷聚类预测的多元储能技术优化配置方法和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方法,为建筑群适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动态低碳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在产业化与行业推广方面,研究团队依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超低能耗建筑分会,畅通产学研融合渠道,精准对接行业需求,致力于超高、超大、复杂建筑的低碳、零碳整体解决方案,与中国绿发投资集团、蚂蚁集团、葛洲坝集团等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完成蚂蚁集团全球办公总部园区二期、中国绿发淇水湾综合体、中国能建大厦二期项目、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深圳国际低碳城等标志性零碳建筑示范,直接完成600万平米建筑和区域示范,合作企业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产业链。
在国际合作方面,研究团队依托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科技部近零能耗建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国际能源署(IEA)、亚太经合组织(APEC)开展多边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开展双边科技合作,《中国建设报》报道“彰显中国实力,带领亚太迈向零能耗”。研究成果得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等重要国际研究报告引用,建筑组主席Luisa Cabeza教授在《全球近零能耗建筑进展研究》中评价:中国是全球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领军者。
紧紧围绕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技术,研究团队获得专利授权51项(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01篇(SCI 48篇),完成专著7部,编制国家、地方、团体标准8部。研究团队撰写的《释放建筑领域降碳潜力》于2022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系列成果为中央及部委双碳重要文件中提出的“规模化推广低碳建筑,鼓励建设零碳建筑”要求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