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建筑能效 建筑楼宇自控和能源管理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第一部分:一般框架和程序(送审稿)》通过审查

发布日期:2025-09-15  阅读量:

2025年9月13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行业内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国家标准《建筑能效 建筑楼宇自控和能源管理的节能量计算方法 第1部分:一般框架和程序(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建研院科技标准部主任、标准主编于震,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闪闪出席了会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标准编制单位2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朱晓姣副秘书长主持。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闪闪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强调了本标准对当前建筑节能减碳的重要意义,并对《标准》的审查提出要求。

会议成立了由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顾问总工郝军教授级高工为组长,武汉工学智联科技有限公司邵康文教授级高工为副组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琪教授级高工、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赵晓宇教授级高工、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李本强研究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林坤平教授级高工、北京建筑大学张群力教授、邻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代允闯研究员、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江仁成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审查专家组。标准主编于震研究员介绍了本标准编制的背景和目的,李怀研究员代表编制组全面介绍了本标准的编制情况,非等效采标的内容及各章节具体内容。审查专家组听取了编制组工作汇报并对标准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标准》非等效采标ISO 52120-1:2021,送审资料齐全,内容全面,章节构成合理,层次清晰,符合GB/T 1.1和GB/T 1.2编写规定的要求。《标准》结合我国相关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建筑自动化和控制(BAC)及建筑机电管理(TBM)功能对建筑能效影响的计算框架和程序,对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科学合理,BAC和TBM功能列表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

楼宇自控系统、建筑运营管理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减碳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中对智能化系统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仍未系统性考虑,本标准参考国际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经验,规定了智能化系统对建筑节能贡献率的计算框架和流程。本标准的编制将有助于我国建筑节能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有力提升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水平。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5 13:58:24